首页  >  新闻公告 /

中医药改革经验推广需“量体裁衣”

来源: | 2014-12-24 09:54:12 | 【 评论 】


综合医院中医参与治疗率将达到75%以上、90%以上参保患者大病不出县、全市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有一个高标准的“国医堂”……这是自2009年国家开展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以来,甘肃、重庆、河北等试验区取得的建设成果。日前,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各试验区交上亮眼成绩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方面表示,下一阶段将抓紧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业内专家建言,推广中医药试验区经验莫陷入模板化,需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最关键的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引导。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2009年启动,先后有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东城区、甘肃省、河北省石家庄市及重庆市垫江县五个试验区。其宗旨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在一定区域内开展试点,探索中医药工作新模式、新路径,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机制,为全面推进中医药深化改革提供示范。

中国社科院中医药国情事业调研组组长陈其广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早在2008年该调研组就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要建立综合配套的中医药改革试验区。

而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开始设立试验区,在先后五个试验区的设置上,从不同层面考虑,从不同的行政区域级别和不同的功能定位等来划分,设立从省、市到区县的试验区,根据地方资源优势进行中医药改革,比如北京东城区试验区就侧重于中医药文化推广,在上海浦东新区就侧重于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五年来,取得了不错成效,多项成果惠及于民。诸如在甘肃省,全省综合医院中医参与治疗率已达到75%以上,各级综合医疗机构的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比例、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以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均超过1/3。在重庆市垫江县,全县90.24%的患者在县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中医药在公立医院实行降低门槛费、提高报账比例等政策,让利患者达1857万元,患者人均就医负担下降了10.54%。在此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表示,下一阶段要在政策机制方面突破创新,先行先试,抓紧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深化中医药改革提供借鉴。

对此,陈其广认为,在五个试验区中,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甘肃省的改革试验,它之所以取得了如此成效关键在于政府的积极引导、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为改革工作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改革是有风险和成本的,不可能没有阻力,中医药存在的问题很多是跨时期、跨领域的问题,不是靠中医药部门单打独斗就能解决的,需要多方联合、协同配合,这也是之所以把中医药上升到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举例,像过度医疗问题在全国是普遍存在的,甘肃省就敢于引入社会监督制度,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几种类型向患者完全公开,了解实际情况。如将每个医生每个月治疗的患者数量,患者平均医疗费用,费用中药品尤其是自费药的比重,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比重等情况公布,让患者直接感受到医生的行医态度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社会监督制度一两个月或许看不出成效,但若是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对过度医疗行为有效遏制,而这种制度推行起来必然会有阻力,最直接的影响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利益,但政府有这个魄力下决定推行这个制度,奖优罚劣,就减小了阻力,自然会出成效。”

陈其广表示,在借鉴试验区模式时,需要各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发挥自身优势,莫陷入模板化。像北京东城区依托文化资源优势鼓励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上海能够财政支持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这些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见得其他地区能够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