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公告 /

低价药放开两月仍难找,药企称利润仅2毛亏本

来源: | 2014-07-14 15:47:47 | 【 评论 】


低价药难求,近几年已成为常态。面对众多的需求和极低的供给,今年58,国家发改委取消280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涉及1100多个剂型,数量相当于2000多种医保报销药品的1/4。然而时间过了两个多月,这个被外界看好的举措显得有些“雷声大雨点小”。

现状

经典老药新政下仍无货

“不是说低价药放开了吗?怎么还是这么难买?”在郑州市经三路一家 药店 里,患有甲亢的市民赵女士再次碰了壁,她常年服用甲疏咪唑,但这几年却越来越不好买。她告诉记者,上次来该药店购买,药品断货,导医告诉她低价药放开了,以后买这种药会容易许多。没想两个月过去,低价药难买依旧。

赵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注意到,虽然低价药价格已经放开,但不少目录中的低价药品依旧一药难求。以治疗心衰的经典老药地高辛为例,记者走访了郑州多家药店,没有一家出售这种药。而甲疏咪唑也仅仅2家药店还有销售。

在郑州市经三路一家药店,记者咨询购买“降压0号”,药店导医表示,低价药还不多,不过有很多替代药品,价格稍微高些,但效果很好。一名买药的女士说:“我孩子现在肚子老是闹病,像我小时候吃的那种驱虫效果很好的糖丸,都找不到了。经典老药效果真的不错,要是还能继续卖能给消费者省多少事啊。”

探因

利润薄难获药厂、药店重视

何以低价药重出江湖如此“缓慢”?海南一家制药 企业 郑州分公司负责人徐先生坦言,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难以盈利。以该公司的银翘解毒颗粒来说,定价5元一包,但目前的生产成本已达4.6元到4.8元。两毛钱的利润要分摊至运输、人工、厂家和零售,销售控制稍有不慎就会因此亏本。

徐先生说,同样一款定价3毛的低价常见药品,在海南周边省份或可见销售且并不难买,但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来说,由于成本问题,则会出现消费者不得不委托他人“代买”的情况。

那么,既然成本已经很高,价格又已经放开,为何不提价呢?

河南省内的一家药厂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虽然国家已松动低价药价格的天花板,但议价能力相对较低的普药生产难以突破低价药的药品“统一化”情况,这不仅难以提升较大的利润,更有可能因为 招标 市场化,而带来新一轮的价格竞争。也正因此,目前多数药企对于低价药生产处于“有兴趣但观望”的状态。除非这边有明确渠道足够保证利润,药厂才会考虑再次开工。

正如该厂,由于利润较低且多存在替换药,在实际的销售中,松绑后的低价药依然不受零售药店的重视。郑州市经三路一家药店的经理告诉记者,虽然药店内也专门会对口进一些低价药,但多是无法替换的,对于同样药效的产品,10块钱/盒和1块钱/盒的药,显然前者的销售更多利润更高一些。利润低、销售少,这是低价药品的现状。这个源头还是在 医院 ,医院开具的都是中高价的药方,患者按方寻药,自然无法推进和获得低价药的普惠。

说法

根治需取消以药补医政策

“要让低价药变成常见药,主要还是在于取消药品的加成(医院在销售药品过程中对药品加价出售的一种手段)。”长期从事药品销售的陈先生表示,目前我省多数医院还在实行药品加成政策。以一款售价为50元的药为例,每销售一瓶,医院可赚8元。而一瓶1元的药品,即使将加成提高到一倍,也只有1元。“总的来看,目前医院一直执行的顺价在15%左右。”

这种顺价机制使得低价药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销售不赚钱,一方面生产不赚钱。这种问题也导致低价药易生产却难购买的尴尬。

“其实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对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试点国家定点生产、统一定价。这就是说,国家补偿制度只要能够完善,低价药‘重出江湖’就会容易许多。”陈先生认为,一方面应该将取消药品加成的医院数量继续扩大,利用医院这个终端环节推进低价药进百姓家,另外一方面要建立较为平衡的招标采购机制,确保形成合理价格。现在政策已经给低价药价格松绑,所以目前主要在于给低价药市场松绑。将生产、医院、销售整个环节打通,才可以解决经典老药难重现的问题。

延伸阅读

低价药新政政策生命力为何不乐观

尽管低价药新政利好声一片,但药品企业颇为谨慎。记者联系了十八家入选低价药的药企,仅有三家企业看好政策,认为这将一定程度解决低价药“失踪”困局。

眼下最大的困难是,低价药的采购方式。在我国,现有药品采购以省级为单位进行,分为基药招标和非基药招标,此外还涉及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等相关目录中药品招标。有人戏称招标陷入“目录满天飞”,而这一次,低价药的采购也将会由地方主导,各自为政。

相比采购方式不明确,企业预计的部分紧缺低价药价格上浮,也并不容易。

北京大学药学院陈敬博士指出,企业不会盲目调价。因为普药价格低廉是系统性问题,低价药大多是市场竞争充分,大部分也有可替代的品种,其价格没有多少上涨空间。企业最关心的还是临床使用的积极性,如何上量是关键。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研究药价问题多年,他告诉记者,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医院不可能马上用低价 药品 替代其他药。只有把招标采购、报销支付、使用比例都确定到位,才有可能做到想要发挥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