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公告 / 行业新闻 /

公立医院改革:优质资源下沉是医改难题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2013-08-27 10:20:15 | 【 评论 】
 

妇幼保健院贩卖婴儿、79家医院500余名医生收受药企回扣、患儿家属大闹医院、知名医生不断辞职……这个夏天,来自公立医院的负面新闻似乎从未间断。

尽管随着新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基本医保制度已经覆盖了95%以上的居民,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来,新医改方案中的核心环节——“公立医院改革所获得的成效并不显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卫生部前部长陈竺曾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效,直接关乎医改成败。然而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的公立医院,却始终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可以说,医改的矛盾焦点在公立医院改革上集中凸显。

815—17日召开的,以改革、发展、质量、安全为主题的2013中国医院论坛上,多位参会嘉宾表示,尽管涉及多方利益调整,我国公立医院必须坚持改革,彻底挥别功利,回归公益。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我们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如果谁想要谋富贵就根本不要再做医生。中国医院协会会长、中国医院论坛主席黄洁夫在会上强调,医疗卫生界的工作者不能讲空话、讲套话,必须要脚踏实地去想办法把医院办好。

我们想象中,一个好的公立医院应该是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医生专注于治病救人,病人则对公立医院有着高度信任。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对记者表示,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要想实现这样的一个设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梁万年告诉记者,为了实现回归公益的目的,全国已经有2000多个县及县以上的医疗机构开展了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要解决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将会重新调整原有的利益格局梁万年说,尽管这是一块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要把它啃下来!

梁万年表示,改革公立医院要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做起。我们有2900多个县,数千家的县级公立医院,去年我们已经启动了311个县的改革,我们计划到2015年在全国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改革。

谈到公立医院的改革,央视知名时政评论员白岩松指出,医院和卫生部门都应该转变思路,从专治病转向治未病卫生部门和各级医院的职能不仅仅是在百姓生病后给大家治病,而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大家不得病、晚得病。

做一篇艰涩的论文也许能帮助我们评职称,但写一篇和老百姓相关的科普文章却不会对职称有任何提升,这样的评价体系本身就有问题。白岩松说。

对话

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是医改难题

黄洁夫:在一线城市,日门诊量过万的大医院比比皆是,简直就像超级市场一样。然而在乡镇卫生院,但是由于缺乏医疗卫生资源,每天看病的病人很少。老百姓是跟着优质资源走的。

这些年,随着国家不断投入,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大有起色,但是人才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我在甘肃调研时发现,当地卫生院里就连普通本科医学生都很少见,更别说是名校毕业生了。

医改的目的是保基本、建机制、强基层,应该让更多的病人留在基层,但当前,怎么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等问题依旧是医改面临的难题之一。

梁万年:想要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我们必须先要搞清楚,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应该占有多大比例?在公立医院中,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应该如何布局?只有先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我们才能明确政府的投入责任、办医责任和补偿责任。

我们要把公立医院的服务体系建立成一个纽带,从上面的城市医院,到下面的基层医院,通过分级诊疗实现上下联动,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在这个体系内流畅运转。

此外,我们要改革对医院的评价体系,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和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徐建光:要想科学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我们必须在进行资源分配的同时注重人才管理,建立符合未来、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发展框架。

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上海今年实施了“5+3+1”工程,即通过新建5家、提升3家、迁建1家的方式,在上海郊区建设9家三级医院,全面满足全市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我国的全科医生数量之所以偏少,说到底是因为待遇跟不上,职业发展受到影响。强技术必须强人才,强人才则要靠政策。在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方面,我们首先要确保全科医生的收入接近或者基本达到在三级医院专科医生的水平。

此外,我们给予全科医师优先进入编制,单列职称评审,降低对科研论文要求的优惠政策。在人事政策方面,我们要提高全科医生的高级岗位比例。在户籍政策上,全科医生毕业生享受提前办理居转户的落户优待。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迫在眉睫

梁万年:在医保改革方面,我们除了要稳固保障水平和保障力以外,还要努力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缩小实际报销比例和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的差距,尽量压缩医保政策范围外的费用和服务项目。要想切实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努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让医生主动控制成本。

目前很多城市和地区都陆续开展了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有些地方按病种支付,有些地方则是按床位支付。虽然它们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要把医保支付方式由传统的按医疗项目付费变成医保部门在对医院上一年度的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后,提前向医院预付医疗费的总额预付方式。

姚宏:我们国家的医疗服务费用增速很快,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迫在眉睫。目前医疗费用的增长已经导致9个省当期收支出现了问题。尽管医保立足于保障基本医疗支出,但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医保资金的使用,而是要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质量,我们还是坚持要把行医的主动权交给医生,让医生专注于治病救人。

人社部和卫计委、财政部已经提出了一个总的支付方式改革方案,要求全国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全面实行医保支付总额预付控制,即各统筹地区与各种付费方式都要实行总额控制。它的原则就是大家以收定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医生节:让医生对自己形成约束

梁万年:改革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今后对如何监管公立医院,如何考评医生和院长,这一系列的评价体系都需要完善和改革。一个好的公立医院应该是以公益性为导向,医生主要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同时能够做一些预防保障性工作。病人则对医院高度信任,医患关系保持和谐。

姚宏:我是学医出身,前几天刚刚参加了一个大学毕业三十年的聚会。这些如今还战斗在国内外医疗卫生领域第一线的同学们谈起现在的工作感慨颇多。大家表示,我们当年在学校学了很多知识,但是直到现在才发现,我们是在做一个与人沟通的工作,而现在医学教育里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关怀病人。

我熟悉的一位老人几天前住进了一个三级甲等医院,一个大夫告诉我,老人已经85岁,多活一天算一天,不要指望医生做什么了。我跟这个医生说,对不起,像你这样和病人进行交流,恐怕迟早是会出问题的。根据我的分析,我们医疗纠纷里头85%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够通畅而产生的。

徐建光:我们的医院应该从注重提高收入转变为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公立医院更应该以公益性和服务绩效为核心。

在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同时,我们要逐步建立起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由司法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与此同时,医院内部也应该不断加强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和群众体验,推出预约诊疗,门诊一站式付费,增加门诊专家配备等缓解看病就医突出问题。

白岩松:如何去建立一个彼此信任、信赖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躲不开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有教师节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设立医生节。设立这样一个节日,不仅仅是让社会大众对医生这个职业重新建立起尊重,同时也因为这个节日的形成,让医生自己对自己形成一种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