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蒙药、维药是中国少数民族医药的“三巨头”。过去的10年,当藏药、蒙药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并在民族药市场上称霸时,新疆维药只能一边迈着缓慢的步子一边投去艳羡的目光。
事实上,新疆发展民族药产业有着绝对的优势。
首先,新疆中药民族药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查明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矿物类资源有2200余种,不仅药材分布广、储量大、品质好,对预防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具有独特效果,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亦大有可为,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广受中亚、中东等国家的欢迎。其次,无论国家还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新疆民族药的发展,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产业基础和发展东风具备,前进的脚步为何还是如此缓慢呢?
诚然,药材标准研究薄弱、审评体系不完善等是民族药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但是这并非是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事实证明,这两年来新疆民族药紧追慢赶,销售额每年以30%的速度在稳步增长,几个维药品牌也被市场广泛认可,并逐步形成了药材标准制定、研究规划两条腿走路的格局。
发展民族药,我们还缺什么?
“做好‘顶层设计’,新疆民族药就能扛起产业化大旗。”采访中,这是业内人士的共同表达。也就是说,坚持发挥政府的扶持和主导作用,从全局的角度,对民族药产业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比如说,涉及我区民族药的部门主要有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局,在实践中难免形成职责交叉,“谁牵头”就变成了操作层面的大问题。自治区成立了民族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但成员单位有23个,没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和时间进度表,各成员单位间资源分散配置难以形成合力,势必影响整体效能。
其次,应当尽快制定出台地方立法的民族医药发展《条例》,使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指导发展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依据,为促进民族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再次是着力从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新疆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与完善、民族药质量标准提高、民族药审评专家队伍、审评体系、临床基地和民族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与认证等,不断提高民族药的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政府部门还应当更积极主动地引导民族制药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彻底改变目前小、弱、散的现状,为民族药做大做强和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创作条件。
当然,新疆民族药迈入现代产业化进程,某种程度上,不仅有赖于大企业的参与带动,更离不开大批专业人才。自治区也可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集聚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携手同行,迎来新疆民族药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