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公告 /

低价药品尝提价“头啖汤”

来源: | 2014-07-23 15:09:03 | 【 评论 】


低价药自主定价徘徊观望的矛盾情绪被打断。本报记者接到独家爆料,接盘全球第三大仿制药企阿特维斯集团(佛山)制药厂后,手心制药宣布对原阿特维斯品牌产品雷立雅(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多款常用抗生素等进入国家低价药清单的产品进行提价。提价方案已制定完成,提价幅度暂不便公开。9月起,他们将在连锁药店执行新的统一零售价。

作为率先明确低价药提价时间表的企业,佛山手心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伟荣解释道,“虽然刚从原料药领域进军制剂,但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目前有几千家药厂、上万种药品,这并不是繁荣,未来市场一定是品质的竞争。”他说,自低价药取消最高零售价限制后,业内基本保持平静,率先提价就是价格向价值回归的开始。

品质就是竞争力

低价药是否涨价在焦灼中真正开始试水。

7月上旬,地方版低价药目录公布进入高潮,虽已超期大半个月,仍有省份在纠结。国家发改委的主要精神是取消最高零售价,厂家可在西药日均费用不超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然而各方态度谨慎,采访中,广州白云山、桂林三金、千金药业等均表示仍在研究对策。

低价药清单出台的积极意义不言自明,但真正的问题聚焦在清单之外:如何与基药目录衔接、低价非基药执行什么政策、如何采购和报销等,目前没有实施细则。

神威药业营销总经理胡庆峰说,“近年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质量标准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等科研费用投入使生产成本不断攀升,部分低价药生产长期亏损。加上招标压价,如清开灵注射液最低中标价10ml规格已降到1/支左右,而目前直接生产成本为每支1.6元左右。”他直言,优质优价难以体现,低价药不得不减产。

“渴望进目录是真切的,但我们心里没底,不知各地如何采购、究竟有多少利润空间。公司正在筛选入围的141个品规。”胡庆峰建议对低价药的临床使用、医保报销等出台具体政策。

对此范伟荣颇为认同,“低价药不等于低质药。”他接手跨国药企阿特维斯(佛山)公司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看中阿特维斯对药品质量的高标准。“雷立雅的内控标准高于英美等国标准,溶出度表现优于同类制剂;旗下抗生素常用药阿莫西林干混悬剂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生产及管理创新占领了市场制高点。低价竞争是走不长的,选择主动提价,就是想让高标准生产的产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同时打造高品质的家庭常用药。”

低价药的拉动关键还靠质量和品牌,这是业界的共识。千金药业总裁王琼瑶表示,他们在按图索骥梳理品种。有一点很明确,做终端考虑更多的还是通过学术推广做大精品。

上量才是关键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早前表示,“低价药何去何从,目前似乎没人有答案。如果各部门未达成共识,没有专业机构评价优质优价,政策也只是一厢情愿。”

更何况,低价药提价后消费者能否接受是最重要的。

范伟荣告诉记者,手心制药专门聘请了上海专业的咨询顾问公司策划提价后的营销推广策略。“市场能否接受在于终端和消费渠道能否接受,最终上量也要看政府能买单多少。目前我们华南以外的市场基本靠医院拉动,因招标方面的原因,华南地区走零售终端路线,通过价格和品质差异来做经营。”

据上述企业咨询顾问所介绍,“提价后能带动销量的增长才是关键。阿特维斯以前营销和管理成本很高,包括渠道设计和人员配置。在中国要生存,营销上一定要做减法,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OTC而言,考验的是企业是否有药店终端队伍,提价后的费用空间是否能满足药店的利益需求以及终端促销活动。强大的渠道管理能力和终端维价能力是提价关键。这方面国内不少企业普遍偏弱,是造成想提价却不敢轻易提价尴尬的主因。”

据悉,继上市公司嘉应制药首次回应国家低价药政策后,其他企业迟迟不愿迈步。此外,浩浩荡荡的低价药执行起来,人社部和医疗机构怎么看也是问题。

记者查到,目前约有19%的医保目录品种出现在低价药清单中。“地方医保均是市级统筹支付,我们关心的是低价药报销能否承受得了?医院医生接不接受?现在产品价格各方都接受了,若贸然提价反而影响声誉;零售终端也易破坏价格体系。低价药涉及横向的执行、纵向的协调。”王琼瑶直言,不能靠一条腿走路。

有坊间消息说,低价药招标拟对“独家、价格低廉、临床必需”等品种采取不同采购方式。一旦医院直接向企业订货,基药招标就会“褪色”。“对大部分产品而言,若非临床急需,即便通过提价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企业仍需投入费用做临床推广。”有专家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只有招标采购、报销支付、使用比例相互协同,才有可能做到想要发挥的功效。显然,这并非一个低价药目录就能解决。